有一次小明与一位年轻的同事交流,同事刚刚大学毕业,风华正茂,才华和学识都很高。
他们谈到某位并不熟识的、但在某个方面做得还不错的朋友A,碰巧的是A也很年轻,大学毕业也没多少年,但因为他目标专一,选择做了自己最擅长并喜爱的事情,所以取得
了在他那个年龄来说还不错的成绩。
小明在跟同事谈起A时流露出对A才华的赏识。
年轻同事隐忍地听完他的描述后,无法抑制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,包括不屑。
同事认为,自己的才华或者说能力绝不在小A之下,他认为小A取得的成绩也不过如此,没什么特别的,他也完全可以做得到,甚至比小A做得更好。
小明听后摇了摇头。
这样的不服气在职场很常见。
小A尚且还是一个与小明的同事无任何利害关系的陌生人,对小明的同事不构成任何升职、加薪上的威胁,并且也确实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一些看得见的成绩,但仍然无法收获
与他同龄的人的欣赏和发自肺腑的赞美。
倘若小A也在小明的公司,无疑会在无形中对小明的同事构成威胁,为了避免“枪打出头鸟”,他岂不是要夹着尾巴做人?否则,他的出众才华,他的脱颖而出,换来的很有可
能并不是他的同龄人的欣赏和赞美,而是其他的异样情绪。
看了小明同事的故事,再放眼我们身处的职场,如果在我们身边有一个年轻人经过自己的努力,在一群同龄人中脱颖而出,得到了上司的青睐和提拔,那些与他同龄的人,那些与他同时进公司的人,有几个人会对他真的服气?会真的
心甘情愿地向他学习?我们不难想到,或许他从此听到的更多的是风凉话。
在绝大多数企业里,这样的人只会被更多的人妒忌。大家开口闭口都会说,他也不过如此,没什么大不了的,无非就是运气好,无非就是会拍马屁等。相反,因为他被提升,因为他脱颖而出,他很可能从此要面对更为错综复杂的职场
人际关系,他得更要懂得“做人”,他要更加低调。否则,他的日子不会太好过。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心态。
在现实生活里,我们都很容易高看自己,都很容易地认为他人取得的成绩“很简单”,“很容易”,自己“也可以”。
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知,很容易眼高手低,我们总是很难对那些实际上在某个方面比自己优异的人,对那些先于自己取得一些成绩的人,产生发自肺腑地尊重与认同。实际上,是否能发自肺腑地欣赏他人,是一个人胸怀与
格局的体现。
对一个取得一定成绩的人,表达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认同,更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。就算自己在其他方面比他更胜一筹又如何?三人行必有我师,面对别人的长处,面对别人已取得的成绩,多一点耐心,多一点谦逊,多一点善意与友好岂不更能显出自己的胸怀?这也刚好是自己向他学习,从而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绝好机会。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本能地抗拒,本能地去否定,本能地去抬高自己呢?在职场,在现实生活里,我们是要靠结果生存的。
有人不服气,有人说自己同样也很有才华,有人说自己不比任何人差,我们都相信。但重要的是,你得通过行动取得成果,将成果展示出来,用成果和事实向大家说话,而不仅仅只是动动嘴皮子。嘴巴说说,很容易,但实际做起来,可就没那么容易了。不管嘴上说多少遍自己能行,但实际上不显现出来,这种乏力的话语,说了又有何用?
在职场,我们不能自恃自己稍有才华,就目中无人,这是浅薄的表现。因为我们有一定的才华,有一定的能力,我们更应该展现出我们海纳百川的胸怀,更应该主动地去化繁周围人的羡慕或忌妒。如果在职场中我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,
学会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,那么绝大部分人最后还是会认同我们做人、做事的品质的。
如果我们身边有比自己更有才华的人,或者说在某个方面取得了比自己好的成绩的人,我们要做的是虚心地向人家学习,诚恳地反省自己,迎头赶上,形成良性的竞争循环,而不是口不服、心也不服地说风凉话,不付诸进取的实际行动。
在职场之中,我们不管站得多高,总是难免会遇到比自己能力强的同事,这个时候,我们会感到恐慌,因为担心落于人后,担心自己不受老板的重视,其实我们不必如此,总是事事跟别人比,会让我们渐渐丧失信心,滋生妒意,倒不
如眼光放远一点,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。
我们要知道,每个人都有属于每个人的独特,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,只要我们好好把握,总有一天我们的优秀也会被别人看见,不必羡慕和忌妒别人,那样只会浪费时间。羡慕和忌妒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,但我们要学会
调节,学会正确看待,唯有把别人的好当成鞭策自己的动力,我们才能一点一点走向前,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未来。
人这一辈子,最难得的是能够认清自己,明白自己是谁,能做什么,要的是什么。不要事事都和别人比,因为每个人都有长有短,端正心态,放轻松,做好自己该做的,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在别的事情上,我们强过了那个让
自己羡慕的人。
此文章转载书籍《一本书掌握职场心理》第一章第三篇(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)
编著 :汪建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