丢掉攀比,让自己放轻松
日期:2021-11-13 浏览

小林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,虽然没有高得吓人的薪水和让人美慕的职位,但是至少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生活也过得安闲自在。

一天,他接到一个大学同学的电话,让他参加同学聚会。老同学十来年没见面了,他也很想念,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同学聚会了。到了聚会地点他才发现,只有他自己是坐公交车来的,别人都是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来的;别人穿的都是名牌西装,只有他自己穿的是小地摊上买来的廉价西装。谈话中他才得知别人现在都称得上是功成名就,有的成了百万富翁,有的成了社会名流,有的当了大官,只有他自己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。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这样悬殊,他不禁觉得自己好丢人。他觉得他根本就不该来这里,当初见到老同学的喜悦之情也就消失殆尽了。整个聚会,别人都谈笑风生,只有他提不起精神来。

聚会结束后,他心里一直很难受。想当年在大学的时候,他可是班上的风云人物,年年拿奖学金,又担任班长,老师喜欢他,同学羡慕他。而那些同学,有的在大学时考试就没及格过,在老师眼里都属于问题学生。可现在他们都开着名贵的轿车,穿着名牌西装,一套那样的西装就可以把自己半年的薪水花掉,而自己工作一辈子恐怕都买不起一辆名贵轿车.....他们凭什么现在都这么风光?他越想越觉得心里不平衡,整日里唉声叹气,郁郁寡欢。


小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:原来攀比会让我们失去以往良好的心态,变得自卑,变得郁郁寡欢。所以,盲目攀比并不可取,人活在世上,比自己强的人多得多,比自己差得人也多得多,跟比自己优秀的人比,是动力也可能是忌妒,跟比自己差的人比,是骄傲也可能是自我安慰。攀比有积极的一面,但把握不好,就会转化成消极。

在这个社会里,有很多人常常喜欢拿自己和人攀比,比谁的孩子更优秀,比谁的房子更豪华,比谁的汽车更昂贵,比谁的官大....总之,什么都要比。比过别人就得意扬扬,欣喜若狂;比不过别人就唉声叹气,愁眉苦脸。更有甚者,有些人为了在错误的攀比中出人头地,占据上风,因而不顾-切地追求个人名利,一步一步地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。让我们放弃那表面的风光,老老实实地过自己的生活吧。我们都应该明白内心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,我们是为了自己而活,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活。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:“世人纷纷说不齐,他骑骏马我骑驴。回头看到推车汉,比上不足下有余。”我们都应该学习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。

而职场中盲目攀比的现象并不鲜见,谁不追求理想职业,谁不想获得丰厚的报酬?如果把握得好些,恰当的攀比也是不断向前的动力。然而有些求职者,往往心态失衡,又无法及时纠正。其实,无论就业或择业,不仅受到知识、技能等的制约,而且兴趣、性格、机遇等因素也很重要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,求职也是同样道理。也许两个人条件差不多,但别人善于推销自己,把握机会的能力强些,最终的职业取向,乃至职位、薪酬、福利等回报都要好些。更不用说原本自身实力就相差甚远,只能适合做普通员工,却一厢情愿地同别人比岗位、比薪酬,这是不符合实际的。

因此,怎样保持理智、清醒的头脑,对自己的职业定位、选择有准确的了解,是十分关键的。自己能做什么,如何能干出成绩,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自我定位,容易陷入盲目攀比的误区,既可能妨碍目前的就业与择业,更会给长远的发展留下后患,实在得不偿失。即使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,向往更高目标,也应立足保住饭碗,脚踏实地等待时机。

看别人偷懒我们也磨洋工,看别人出色我们也想较劲,或者想踩下去别人而自己往上爬,到头来只会给自己惹麻烦。想去除攀比心要有个基本出发点:“个人的言行是对自己负责,而不是要与别人比或秀给别人看。

攀比的深层根源在于内心深处的虚荣。如果一个人虚荣心太强的话,总是处处想要比过别人,让别人羡慕自己,他们绝不允许自己在哪一方卖面输给别人。这样盲目地和人比较,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。

但是有时职场攀比不见得完全是坏事,能够帮助职场人发现自己的不足,并且转换成动力,这效果要比看书中人物的奋斗史来得更直接。因此,攀比过程中的心态很重要:-,不要放弃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盲目攀比,每个人自有短长,以己之短较人之长,这是失策的。其二,一味地羡慕忌妒与攀比不但于事无补,相反还会增添烦恼,只有抱着淡然而务实的心态,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,我们才有可能打好职业发展的基础。其三,多看看不如自己的人,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,适当用点“阿Q精神”,让自己轻装上阵,这样也许离自己的预期会更接近一些。

总而言之,职场不是名利场,也不是战场,同事之所以能共事也是缘分使然。由盲目攀比引发的羡慕忌妒恨交织在-起,这种复杂的情绪绝对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。所以,还是要保持正确的心态,丢掉那些不良的攀比之风,让自己身心放松,愉快地在职场工作!


此文章转载书籍《一本书掌握职场心理》第五章第六篇(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)

        编著 :汪建民

        南通人才网